凌晨两点半,我在墨尔本唐人街的网吧刷到Faker的云顶新皮肤宣传片——画面里永恩的剑锋划出蓝色弧光,背景音是熟悉的英文解说咆哮,而我屏幕上的加载条卡在87%已经三分钟了。
隔壁桌的东北大哥探过头来:'哥们儿也看S15?这T1永恩皮肤国服明天上线,咱这儿得等半个月吧?' 他屏幕上的游戏界面突然变成红色延迟警告,气得他猛拍键盘:'操,又特么460!'
说真的,在海外待久了才发现,最扎心的不是吃不到火锅,是连打游戏都要看网络脸色。去年世界赛期间我做过统计,留学生社群里87%的人遇到过地区限制,有哥们为了玩国服云顶,凌晨三点举着手机在阳台找信号——他管这叫'现代版凿壁偷光'。
想起大学时在宿舍和室友开黑的日子。那时候Faker刚拿第三冠,我们五个人挤在断电后偷接电线的寝室里,泡面汤洒在键盘上都顾不上擦。现在隔着时区,连约个匹配都要像对暗号:'我这儿早上九点你那儿几点?''凌晨三点,要不...算了吧?'
上周和悉尼的学妹连麦,她突然说:'学长你知道吗?我国服账号里存了三百个小小英雄,现在就像被锁在保险箱里的童年玩具。' 她去年花半个月工资买的限定皮肤,现在只能隔着太平洋看截图。
其实何止游戏啊。追《甄嬛传》要等海外版更新,听周杰伦新歌要翻回QQ音乐,就连想看《脱口秀大会》都要到处求资源。有次在多伦多的KTV,当切到《孤勇者》显示'该地区无法播放'时,整个包间的华人都在叹气——那声音比跑调的歌声还难听。
写到这里时,东北大哥突然举着手机冲我晃:'找着招了!有个教程说...' 他激动得差点打翻可乐,'等会儿我转发给你,咱明天就能玩上永恩皮肤!'
PC端:
移动端: